棒球、排球、羽球、網球選手們在"轉"甚麼?

  相較於基本的肌力訓練動作,專項運動員在從事專項運動時的動作顯得複雜許多(在此無意貶低基本的肌力訓練動作,基本的肌力訓練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的,在此篇文章則不多做敘述)

  回到本文,棒球投擲、網球發球、排球殺球、羽球多數擊球動作都是"手"高舉過"肩"的運動,同時這些專項運動員為了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,通常會在"表現上"來觀察球速的增加,增加投球、擊球與揮拍速度,在過去的觀念中,就是要增加肩關節的旋轉角度。

  增加旋轉角度便能增加角動量,因此在訓練與年復一年的競賽過程中,選手們會不自覺地增加肩關節的外轉角度來達到"更好"的運動表現,但這些違反人體原本結構的動作,反覆執行的情況下就是運動傷害。

  隨之而來的運動傷害例如,肩關節夾擠(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)、肩關節內轉角度缺損(GIRD)、旋轉肌撕裂(rotator cuff tear)、肩關節唇撕裂(Labrum tear or SLAP)或甚至影響到手肘內側附韌帶等問題等等,這些傷害不僅容易造成運動員運動生涯的停擺,更可能就此失去更好的舞台與機會。

  過去常把焦點放在肩關節、肘關節,但這想將焦點放在"胸椎"的旋轉,你知道胸椎的旋轉角度不足,也很可能就是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嗎?

得先聲明,圖片為我自己拍攝,並非最正確的投球姿勢,請忽略除了要討論的胸椎、肩關節與肘關節部分。

  看看底下的圖例(沒有圓圈的為圖一;有圓圈的為圖二),圖一相較於圖二,有更好的胸椎旋轉,在為了"達到相同目的(將球擺放在空間中的某個位置的任務下),若如圖二胸椎活動度較差時,便會使用更多的肩關節水平外展或是更多的肘關節外翻來達到目的。

圖一
圖二

  寫文章只有文字敘述,若上述完全看不懂,你可以先把自己擺在圖一的姿勢,這時,你必須把胸椎做良好的旋轉、肩關節做大的外轉、肘關節自然呈現外翻即可。

  此時,請你手掌維持在空間中的位置,並把胸椎往回轉一點點(些微向左轉回來),多數人可以感覺到肩關節前側或肘關節內側的壓力變大。

  這樣的旋轉缺失並不單只出現在棒球投球中,上篇所說的網球發球、羽球擊球、排球發球扣殺等等動作,都可以從這個角度下去觀察。

  若胸椎旋轉活動度不足,將容易導致肩關節或肘關節過大的張力,這時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可能產生的傷害(還是得考慮其他綜合因素才能下定論某些傷害來自於何原因)

  這邊僅提醒讀者們在觀察肩關節或肘關節的問題時,不仿去觀察一下胸椎的旋轉活動度如何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